的个人主页 http://shi.buaa.edu.cn/shishuyuan/zh_CN/index.htm
史书园,北航教授、博导,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9-2021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韩国科学技术院及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交流访问。2021年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自旋电子存储及逻辑器件研究;自旋轨道矩材料及器件研究;自旋电子新材料的自旋调控研究等。获2019年国际磁学与磁性材料大会(MMM)最佳口头报告奖(1名每年),2020新加坡微电子学会奖(1名每年)等。近年来以第一/通迅作者发表论文包括Nat. Nanotechnol. 、Nat. Mater. 、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Nano Lett. 等;以合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 Mater.、Nat. Electron.、PRL等期刊发表论文,申请美国/国内专利5项。
讲授本科生课程《工科大学物理II》、《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表征》、本科生科研课堂等;研究生课程《自旋电子学前沿进展》。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基于电子自旋的磁存储与逻辑器件
自旋轨道矩(SOT)材料与器件
自旋电子新材料(合金、拓扑材料、TMD材料、二维铁磁)的自旋调控及功能器件
自旋动力学(例如 ST-FMR,FMR,spin wave,magnon torque),自旋轨道电子学、反铁磁(Mn3Sn,Mn2Au等)自旋调控等
存算一体原型器件及系统等
获奖
2019年获国际磁学与磁性材料大会(MMM)最佳口头报告奖(1名每年)
2020年获新加坡微电子学会奖(1名每年)
2021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
2022年获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
2023年北航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代表性工作包括:
通讯作者:
2024
Nano Letters 24(23), 6931-6938 (2024) IF: 10.8
DOI: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1100
Physical Review B 109 (13), 134433 (2024)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B.109.134433
202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4(3), 2470016 (2023) IF: 19.924 (入选卷首文章Frontispiece)
DOI: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08219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4(7), 101468 (2023) IF: 8.9 (入选2023Best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ollection)
DOI: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3.101468
Materials Today Electronics 6,100060 (2023)
DOI:https://doi.org/10.1016/j.mtelec.2023.100060
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
Nature Nanotechnology 14, 945 (2019, News&Views亮点文章). IF: 40.523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5-019-0525-8
Nature Materials 20, 800 (2021, ESI高被引). IF: 47.656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1-00946-z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1290 (2020). IF: 17.694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09208-8
Physical Review B 97(4), 041115 (2018,Rapid Communication).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B.97.041115
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ies 4, 2100038 (2021).
DOI:https://doi.org/10.1002/qute.202100038
Advanced Materials 32, e2002799 (2020).
DOI: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2799
合作者:
Physical Review B 109, 094424 (2024) (Editors' Suggestion)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B.109.094424
Nature Electronics 123, 042402 (2023). IF: 33.255
DOI: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3-01039-2
Science 366, 1125 (2019). IF: 63.832
DOI: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v8076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3(1), 016801 (2019).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3.016801
Nature Materials 18, 29 (2019).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3-018-0236-9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364 (2017,ESI高被引).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7-01583-4
专利:
1.Spin orbit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spin current generation, 2017-8-16, 美国, US10923651B2. 已授权
2.Spin torque device having a spin current polarized at a canting angle of out-of-plane spin, 2020-5-29, 美国,US12075708B2. 已授权
3.全电学自旋轨道矩隧道结、存储单元和构筑方法,中国,202310287413.1
4.磁性随机存储单元、存储器及存储单元制作方法,中国,202310954549.3
5.磁随机存储单元结构,中国,202410487062.3
News&Achievements:
2024.1 祝贺课题组首届两位硕士毕业生,获得了北京市、北航优秀毕业生、北航优硕等荣誉。祝两位同学前程似锦!
2024.1 课题组磁矩无场翻转论文被Adv. Funct. Mater.期刊选为当期卷首文章,并于1月15日在线发布。
2024.3 课题组大面积外尔半金属WTe2的对称性破缺诱导垂直磁矩无场翻转论文入选了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期刊2023年度Best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24.3 史书园教授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A. Manchon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H. Y教授三人合著论文(Physical Review B 109, 094424 (2024)),探讨了自旋泄漏对于电荷-自旋相互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入选了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Suggestion,约1/6的文章会入选)。
2024.6 课题组在无定形态、弱自旋轨道耦合的Mo中发现反常的强自旋轨道矩效应,并基于此实现了SOT驱动垂直磁矩翻转,临界翻转电流密度与重金属Pt,W等接近。本课题主要由课题组博士生和硕士生(已毕业)两位同学共同完成,发表在领域顶刊Nano Letters上。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1100
每年招收若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学生自主性有较高要求,同时希望有以下特点:
1. 身心健康、勤奋研学、积极主动、富有责任心;
2. 数理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英语六级及以上;
3. 喜欢科研,打算继续攻读博士;
4. 申请博士的同学有过熟练微纳器件加工与电学测试等经验者优先;
5. 学习过课题组研究方向相关课程例如磁学基础、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等;
6. 具备掌握相关软件、程序语言(e.g. Labview, Matlab, Python, Mumax, OOMMF, etc.)的能力;
7. 欢迎微电子、应用物理、凝聚态物理、电子材料背景的同学加入我们!
请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发邮件到smeshis@buaa.edu.cn
课题组博士生将获得本人亲自推荐前往国外顶尖高校、国际顶尖课题组联合培养、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等。
《Moore and More》期刊青年编委
[2].2023全球制造业峰会 | 工业芯片技术与应用论坛特邀主持人
[3].2022MMM会议(2022国际磁学与磁性材料大会)分会主席
[4].Nature子刊、APS、ACS、Wiley旗下期刊审稿人。
[5].2021Intermag会议(2021国际磁学年会)分会主席
团队介绍:目前团队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成员共6人。团队具有国际视野,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紧密合作基础,尤其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华科、中科院微电子所、物理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