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招生信息 >>个人简介


张冀聪,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硕士;佛罗里达大学(UFL)博士;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开展博士后研究;曾在Intel公司、美国Cyberonics医疗仪器公司(后与Sorin合并为LivaNova公司)从事研发工作。2013年至今,先后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QNQR计划);2017年9月至今任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 医工交叉创新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起任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副主任(21年底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任国际期刊MEDNTD编委。主要开展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医学信息与仪器的研发工作。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肥新站高新区产业化科研项目等课题;在IEEE JBHI、NeuroImage、Epilepsia、ANN NEUROL、AAAI、IJCIA等会议和期刊发表成果70余篇;编撰《航天与健康》(副主编)等多本书籍。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2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1项),大部分已实施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神经损伤康复研究和技术融合攻关,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国科奖社证字第0191号)。指导学生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社会实践优秀特等奖;名下学生7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参与制订健康信息学领域四项国家标准;所制订国家标准已有两项正式发布(均排2)。


宣武医院安定医院等合作,开展脑源定位术前评估研究,设计新型磁源电源成像算法网络模型,开展脑功能疾病辅助诊断分类识别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并完成患者药物及神经调控方案的疗效评估的模型与系统研发,试用于数百例癫痫患者和800多例不同程度精分患者,有效减轻一线医师负担得到临床认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工具(有临床应用证明)。


所在团队近年来在神经康复领域开展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研发。通过生物反馈人工智能外骨骼机器人等技术融合,为神经损伤患者提供符合个体特性体系,使以往难治患者,能恢复躯体感觉能力重建运动功能,并恢复主要认知功能。针对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开展系统研发,着眼于生物反馈、仿生结构、人机交互、康复步态规划、多病症特征适配全病症周期精准康复多病症适配等技术难题,提出适用于多病程的康复系统,攻克了系统安全控制有效训练难题。针对不同康复期病理特点,运用AI技术,建立实景反馈和力反馈的仿生机器人的建模体系,实现渐进式精准康复新模式。融合生物反馈等技术,采用全治疗周期智能控制康复新策略,建立多路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相关成果先进,性能指标一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相关的神经康复产品2021年收入达1.5亿元;促进了我国智能康复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