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个人主页 http://shi.buaa.edu.cn/yuyang/zh_CN/index.htm
于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0年),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2016年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尼斯天文台做博士后研究。2016年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副教授(卓越百人计划),2020年任教授。
致力于深空探测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科学》杂志网站报道,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2020年10月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Astronomy》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Reconstructing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op-shaped asteroids by the surface boulders distribution》(中译:根据表面巨石分布重构陀螺型小行星的形成历史),揭示了太阳系一类陀螺型小行星表面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关于行星表面力学环境的研究成果;独立开发了小行星碎片云分析软件,被欧空局Hera任务论证组采用,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PL实验室主任Andrew Cheng邀请加入国际小行星探测任务DART科学团队。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由斯普林格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现为AIAA会员、AGU会员、北京力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年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2020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
主要从事空间环境下的颗粒系统动力学、复杂环境探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为不规则弱引力场中的轨道动力学、行星表面空间风化过程动力学、颗粒动力学、仿生机器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软体机器人等领域。
清华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导师:宝音贺西  博士学位
马里兰大学 | 合作导师:Derek C. Richardso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入选“卓越百人”计划 | 任副教授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蓝色海岸天文台)| 博士后 | 合作导师:Patrick Michel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2019年—今 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动力学与控制系支部书记
[2].2018年—今 北京力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3].《力学学报》青年编委
[4].2018年—今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员
[5].2017年—今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会员
[6].2019年—今 担任期刊《TAES》《Nature Astronomy》《JGCD》《MNRAS》论文评审
[7].2018年—今 担任期刊《Nature Astronomy》《Astrodynamics》论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