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 王磊 ( 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shi.buaa.edu.cn/wanglei1/zh_CN/index.htm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任职:飞行器结构强度系党支部书记
个人简介

,男,博士,1987年出生于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秘书长,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强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科方向负责人。于2009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于2015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后;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讲师;2019年7月~2024年6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副教授;2024年7月~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教授;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专业访问学者。现担任SCI期刊《Structures》、《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ies》、《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等多个SCI期刊副主编或编委,担任中国运筹学会智能优化专委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委会委员、振动工程学会动力学载荷与设计/随机振动2个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计算固体力学、飞行器结构动力学、结构可靠性、结构拓扑优化、飞行器结构动态载荷识别、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结构损坏识别与健康监测、振动主动控制。

 

立德树人:

本科生课程:《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试验》、《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专业课程设计-固体力学》;

研究生课程:《飞机结构强度基础》、《先进飞行器设计工程》;

教改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自主化仿真算法及软件在结构有限元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负责人,2021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重点项目:“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主研教师,2023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重点项目:“新工科视角下弹性力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主研教师,一般项目:“面向航空航天工程应用的《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负责人。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平台参建教师。

课程建设:北京市虚拟教研室团队核心成员(排名第三),2021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弹性力学》教学团队骨干教师,2021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级研究生精品课《计算固体力学》教学团队骨干教师,2023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级一流本科课程《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负责人,2023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教学团队骨干教师,2023年度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北航材料力学实验室)骨干教师。

培养人才:指导博士研究生(刘亚儒,2023)、硕士研究生(刘英歌,2024)连续两年荣获北航青年最高荣誉“五四奖章”;指导研究生(熊闯)获得2019年度北航硕士十佳研究生称号(总分排名第一),指导研究生(刘亚儒)获得2020年度北航硕士十佳研究生称号(航空学院唯一获奖者),指导研究生(刘亚儒、刘英歌)获得2023年度北航博士生十佳提名;博士研究生刘亚儒在2024年度北航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近几年指导研究生13人次(熊闯2次、梁金雄2次、刘亚儒2次(总分排名第一)、刘嘉祥2次、李泽商2次、赵兴宇1次、赵源源1次、刘英歌1次(总分排名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10余人次获得北航校级三好学生、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研究生发表优秀论文奖励等;指导硕士研究生(熊闯、梁金雄)、博士研究生(刘亚儒)、硕士研究生(刘英歌)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博士研究生(刘亚儒)荣获2025年北航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本科生(黄思怡、张昊宇)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称号;2022年评为院级优秀本科班主任。

党建育人: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三批“不忘初心、对标争先”教师样板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

 

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青年B类 / C类各1项、面上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GF基础科研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子课题4项,ZF基础研究重大课题2项,ZF领域基金1项,某委GF基金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航空科学基金2项,航天科学技术基金2项,高校合作基金项目1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创新券项目3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GF基础科研计划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航空、航天、船舶等型号单位横纵向课题20余项。

目前已出版专著4部,其中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节选2部;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如《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发表和录用论文15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SCI论文收录113篇,SCI他引3500余次(google引用5000余次),H-index=40,24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包括6篇ESI热点论文),英文综述论文2篇,社论1篇,受权发明专利3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2020-2024连续五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并入选2024年度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1年荣获GF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2025年荣获JS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22年荣获北京市科协首都前沿学术成果奖,2025年荣获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青年新锐奖。



教育经历
  • [1]. 2009.9 -- 2015.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固体力学

  • [2]. 2005.9 -- 200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 2016.6 --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

版权所有 2014-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京ICP备05004617-3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电话:823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