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兼职

  • 2024.9-至今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科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19.8-2024.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20.12-至今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

  • 2010.4-至今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15.1-至今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教育经历

  • 1983.9-1987.7

     南京理工大学(原名 华东工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 

  • 1989.10-1994.5

     莫斯科大学 |  环境保护 

工作经历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教授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中国农业大学 | 博士后、副教授 

  •  综合系 | 中国矿业大学 | 助教 

  • 个人信息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莫斯科大学

    学位: 博士

    主要任职: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主任

    电子邮箱:

    查看更多
  • 其他联系方式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月宫一号: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太空长期生存核心技术——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和理论基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月宫365”实验,实现“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月宫365”实验图片入选《Nature》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成果为我国空间站设计提供了重要实验支撑,将为我国载人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提供理论和基础技术。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大意义。在国际上本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成果荣获2014年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2015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奖项。“月宫一号”成果模型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一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