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雷霆,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军科委创新特区专家、装发技术专业组专家、空军平台组专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飞机结构设计技术与计算力学方法,具体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结构设计/验证/维护、结构疲劳与损伤容限、结构生存力与防护、复材结构多尺度分析、计算力学新方法与软件。在AIAA J、IJNME、IJSS、EML、MSSP、Nature Materials等航空航天/力学/机械/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1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65篇,申报专利/软著十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军科委H863项目2项、军科委173重点项目课题与173领域基金项目、工信部民机项目任务与工业软件项目任务、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军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课题等30余项科研任务。担任中国航空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制造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期刊副编辑,《Acta Mechanica Sinica》、《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学报》与《航空工程进展》青年编委。2015年获得CMES杰出青年作者奖,2017年获得ICCES杰出青年学者奖,2018年入选Forbes 30 under 30,2022年获得首届工程计算软件优秀青年奖。讲授《飞机结构工程导论》、《飞行器结构力学》、《飞机结构疲劳与损伤容限设计》、《科研课堂:直升机部件数字孪生》等课程。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青年编委
《Acta Mechanica Sinica》青年编辑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副编辑
《航空学报》青年编委
《航空工程进展》青年编委
约50个国际与国内期刊的审稿人
2010.6-201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9.9-2010.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5.9-2009.6
 厦门大学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2015.10-至今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博导 
2014.9-2015.9
 工程力学系 |
 河海大学 
 副教授、博导 
2013.4-2015.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博士后研究员 
办公电话:70886135c8706c97e8c879df99215e95846e6e85dde6c101a647269a7387ab0a7b49c90fca3f9d61dcc5686df9a7a04c96f7380f8aa47a958cb57ab2da71dd572028518a57523f965008bf12ca8743c79683afdb728aa18e1633e22c64603fae4920e94899a2fffad6aa7f259f5c2c22c5dfdbc09ad8de94c31d30d23cc7d00d
电子邮箱:598cf0c5b725117ec499b4fdfab917df16a40f0e411bdc51a6955385809445ad7e6d73b7f104d58a187c91abbc7bf5ef1e93939c7729967a1c3e74c287dad446fe8c9280d4b4316b3ac2b29c8af4ca058af310167a312bfd82acdfd70cff9ecb295bf1a793ec75964f7e76fcb3880c3dd0994ca13abf80f2c24599f9ecad9072
办公地址:8199022dcbd2b608b74b9ffd387652639033a7f93dae7f41bd79106f0eb36d16ea523ff57913b7d426097364f862ad85eea96e9658d50a1233565112fc6b52329c688ffd9f18b6a93b522fde47ba9993058b54acd20cac2e4ec4f257eafe757a0dce394c0c2ad9201ac0db8426643a7b60d1f2bc920ee65eaa55a0a0dbfd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