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川,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目前担任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运行调控研究,包括建成环境与交通出行、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控制、多智能体交通建模仿真、道路交通能源融合系统等。入选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2023年度)、交通运输部青年拔尖人才(2023年度)、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2020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年度)、香江学者(2016年度)等人才计划,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1年度至今),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2年度至今)。
【著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与SSCI检索论文5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中文核心和EI检索期刊论文12篇(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论文5篇)。发表期刊包括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art C, Part D, Part F,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Cities等交通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以第一作者出版《智能网联环境下交叉口车路协同优化方法》学术著作1部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中文译著1部,以第二作者在Elsevier出版英文著作《Urba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Planning: A Synthesis of Global Knowledge》1部和《公共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学术著作1部。
【科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青年项目、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主持交通运输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课题多项。成果获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排1)、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2)和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3)。科研荣誉方面,获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创新青年奖、国际中国规划学会青年学者奖、北京公路青年科技奖、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香江学者奖等。
【教学】主持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点项目(A类)、北航本科教改项目、北航研究生教育发展项目等,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1)和北航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1)等,个人获评北航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北航生产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北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交通运输工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作为骨干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航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主讲的《交通规划》入选北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参讲的《交通安全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任职】担任国际权威交通SCI/SSCI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Associate Editor,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ssociate Editor。国内权威交通EI期刊《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青年编委。担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时空交通行为和交通大数据技术委员会主席、交通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委员会主席、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北京市人民监督员等社会职务。
2022.9-至今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Associate Editor
2022.9-至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ssociate Editor
2021.1-至今
《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Editorial Board member
2022.1-至今
《Transactions in Urban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itorial Board member
2022.10-至今
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7.8-至今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时空交通行为和交通大数据技术委员会主席
2022.1-至今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
2018.5-至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8-至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青年编委
2022.1-至今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2009.9-201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5.9-2009.7
重庆交通大学 |
交通工程 | 道路工程 |
双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2012.9-2013.9
美国马里兰大学 |
城市理性增长国家研究中心 | 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1.9-2014.7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024.7-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交通运输系 |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3-2024.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交通运输系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1-2017.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交通运输系 |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2-2017.2
香港浸会大学 | 地理系 | 博士后(香江学者)
团队名称: Smart Transportation Lab
团队介绍:【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情况】
1. 宋英杰,在读博士生,时空耦合的交通与电力协同均衡控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联合培养)
2. 刘天天,在读博士生,基于非线性耦合关系的建成环境与交通网络协同设计(比利时根特大学联合培养)
3. 赵慧敏,在读博士生,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人机混驾交通系统优化
4. 李响,在读博士生,基于混合智能增强的多车协同运动控制
5. 杨坤,在读博士生,基于演化博弈的异智车辆分布式协同决策
6. 杨旭,在读硕士生,人工与自动驾驶混合公交地铁接驳路线及调度联合优化
7. 张宏良,在读硕士生,深度学习框架下路网交通时空状态不确定性计算方法
8. 潘文博,在读硕士生,自主交通系统智能车辆在途状态语义认知计算
9. 许诺,在读硕士生,自主交通系统多车运动状态协作增益计算
10. 张凌楷,在读硕士生,自主交通系统多方式异智车辆可信交互
11. 熊浩,在读硕士生,道路时空资源配置的自组织优化技术
12. 刘忠益,在读硕士生,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出行规律时空辨析
【毕业博士生和硕士生情况】
1. 戴荣健,毕业博士生,不同自动驾驶渗透率下动态可道资源管控(就业去向:山东大学,入选全国博新计划)
2. 刘佳祺,在读硕士生,交通-土地非线性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建模(就业去向: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3. 马文清,毕业硕士生,大规模电动出租车与配电网分布式协同控制(就业去向:徐州市交通运输局)
4. 周心宇,毕业硕士生,建成环境与出行碳排放空间关系(就业去向:杭州地铁集团)
5. 赵慧敏,毕业硕士生,人机混驾车辆轨迹与交通信号协同控制(就业去向:北航读博)
6. 毛大伟,毕业硕士生,自动驾驶车换道轨迹规划(就业去向: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7. 张慧,毕业硕士生,出发时刻与出行模式交互联合建模(就业去向: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8. 乔翔宇,毕业硕士生,轨道交通站点TOD规划模型(就业去向:无锡市交通运输局)
9. 王玙璠,毕业硕士生,居住选址与交通出行联合建模(就业去向:国家机关单位)
10. 朱婉菁,毕业硕士生,居住自选择与BRT低碳出行(就业去向:中国电信研究院)
11. 聂午阳,毕业硕士生,可变车道设计与交通信号协同控制(就业去向:中国电信研究院)
12. 肖雯银,毕业硕士生,轨道交通需求与建成环境协调评估(就业去向:广西省公务员)
13. 任航,毕业硕士生,公交通勤出行建模及分析(就业去向: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14. 段金肖,毕业硕士生,建成环境与机动车出行非线性关系(就业去向:北京交通大学)
15. 陈雨,毕业硕士生,网约车系统决策行为(就业去向:北京汽车工程研究院)
博士后招聘: 交通运输工程(依托杭州北航国际创新学院)
博士生招生: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术型)、交通信息与控制(学术型)、交通运输(工程博士)
硕士生招生: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术型)、交通信息与控制(学术型)、交通运输(专业硕士)
联系邮箱: cding@b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