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系访学博士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无人驾驶厘米级组合定位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零四教研室主任,先后参与和主持总装北斗重大预研项目、海装机载北斗试飞演示验证、北斗完好性监测预研课题、北斗二号机载高动态接收机、北斗三号低空通航示范等重大课题。合作编写《无线电导航原理和系统》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在国内外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授权专利多项。
教学工作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数字信号处理》
本科生科研课堂《基于北斗/惯性/视觉的无人驾驶高精定位》
研究生专业课《航空航天无线电导航》
文章著作
合作编写校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教材;
合作编写《无线电导航原理和系统》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篇,导航领域国际顶级会 议(ION)论文4篇。
以第1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其中1件已实现转化。
主持编写北斗通航领域标准已颁布3项,研究报告被江西省采纳2篇。
参与编制的国家电网北斗技术规范已通过评审。
科研工作
1998-2001 GPS/JTIDS/INS 组合导航(*院十五)
2001-2003 北斗/惯导组合导航 (*装十五预研)
2003-2006 机载北斗组合试飞演示验证(*装十五)
2002-2006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总站)
2005-2010 北斗二号机载高动态接收机(*厂)
2011-2012 GNSS土壤湿度遥感(普度博士后研究)
2013-2015 GNSS月面导航技术(*基金)
2014-2016 多机编队相对导航(*所)
2016-2018 无人机低成本RTK组合导航(*基金)
2017-2019 RTK/IMU组合导航(*基金)
2018-2019 北斗系统长码直捕工程化研究(*基金)
2019-2020 北斗系统抗干扰天线工程化样机(*基金)
2020-2022 北斗通航地基增强技术研究(江西省示范项目)
研究成果
1、针对北斗一号有源体制且仅有两颗卫星,无法实时定位问题,提出利用高精度原子钟、气压高度、惯性等融合辅助 北斗定位方法,在国内率先实现机载北斗双星实时定位,并在一线战机成功演示验证试飞。
2、参与北斗二号系统完好性增强技术论证分析,创造性提出了基于时集综合的完好性监测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卫导接 收机多故障检测性能差的问题,为北斗二号建设和民用推广提供可靠性保障。
3、第一批参与国家北斗导航接收机研制工作,突破机载高动态条件下的卫星信号接收、军码直捕等技术难题,自主开 发了卫导接收机全套软硬件源码,解决北斗机载高动态实用和小型化问题。
4、针对载波差分高精定位对多径敏感、不稳定等应用问题,提出惯性辅助载波跳周和运动综合检测方法,实现可靠北斗动态厘米级定位和静态毫米级监测。北斗毫米级监测在亚洲最大的铜矿-江西德兴矿区产品化落地实用;研制的北斗低空障碍物标校设备和通航机场北斗增强系统已在江西省示范试用;
5、将北斗伪码技术拓展应用到勘探领域,提出基于伪码的相关辨识技术增强电法勘探的抗干扰能力,成果已产品化并 在山西古交煤矿和成都地震台等推广。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