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多奇

教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入职时间:2006-04-01

所在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沙河校区国实二期F座901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系主任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研究领域

    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燃烧室和涡轮)和高超飞行器热防护系统(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TPS)都是在高温高瞬态热-气动-机械等复杂耦合载荷与极端环境中运行,材料的特殊性、结构几何不连续/细节处的损伤破坏行为共同决定了高温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其核心科学问题是:高温结构强度设计和寿命预测理论及方法。如何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全寿命周期内保障高温关键部件安全可靠工作,是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现役和在研航空及地面燃气涡轮发动机自主研制和安全服役所面临的关键瓶颈难题。本人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飞行器制导系统结构可靠性、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等领域的科学与工程前沿研究,在非弹性本构模型、寿命理论、力学测试方法和部件定寿延寿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并在多个型号重大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经济和军事价值明显。

  面向下一代先进航空发动机带涂层单晶涡轮叶片等高温复杂结构、可重复使用高超飞行器表面热防护结构,本团队正在从性能、结构、力学、材料、制造、使用、修理等全寿命周期内涉及到的强度科学问题,利用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技术开展交叉科学研究。

  本课题组还有杨晓光教授(博导)、齐红宇教授(博导)、李少林助理教授(硕导)、李振磊博士后等4名教师以及近40名研究生;组内学术传统深厚,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导师小组会从基本功训练、文献阅读、试验、计算、论文和科研报告撰写、做学术报告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和锻炼每一名研究生。

学术成绩:

出版学术著作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150篇,总他引707次,其中SCI论文76篇,中文EI论文58篇他引280次,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40余篇。所发表的中英文论文分布在航空航天结构疲劳、断裂、力学、材料强度等领域,1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论文,2篇论文发表在固体力学TOP2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12篇论文发表在疲劳领域顶刊IJF和FFEMS,5篇论文发表在陶瓷领域顶刊JECS和CI。中文论文主要发表在航空航天领域TOP5的《航空动力学报》和《复合材料学报》等学术期刊。

学术兼职:

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Ceramic International》、《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曾任第8届中日双边材料高温强度会议分会主席(2013年日本)、第11届国际疲劳大会分会主席(2014年澳大利亚)、国际结构完整性联盟学术会议分会主席(2016年天津、2018年南京)、第13届全国高温材料与强度会议分会主席(2018年成都),第18、19届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学术会议主席(2016年成都、2018年南昌)、第2届工程中的数值建模国际会议分会主席(2019年北京)。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分会邀请报告9次,受邀在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国航天科工等集团所属企业和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和开办专业讲座培训20余次。2019年起被聘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第七届科学技术委员会检测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研究所中心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