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 柳阳威 ( 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shi.buaa.edu.cn/liuyangwei/en/index.htm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任职:流体机械系系主任
个人简介

        柳阳威,男,教授,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流体机械系系主任,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先进叶轮机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执行主任剑桥大学工程系访问学者(1年)、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ECL)流体与声学实验室访问学者(3个月)

        2003年以北航动力学院第1名的学习成绩直博,2009年获博士学位(导师陈懋章院士、刘宝杰教授),2011年北航动力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孙晓峰教授、陆利蓬教授)出站留校任讲师,2012年7月以来任副教授、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教授。

        科研方面,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航发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届“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突出贡献奖一等奖、中航“十二五”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教学方面,获北航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19,2020)、北航校级优秀博士/硕士/本科论文指导教师(6人,2015, 2018, 2021, 2022, 2024)、北航冯如书院优秀导师(2018)等。

       入选 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CSC未来科学家计划、北航青年拔尖人才北航蓝天新秀等。 

        担任北京市科协人才举荐评审专家,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Q1)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Advances in Aerodynamics》编委、Q1区SCI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和《航空学报》首届及第二届青年编委(2017-2022)、《热能动力工程》青年编委、 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     

一、科研方面

       长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内压气机非定常复杂流动机理、内流湍流及湍流模型、CFD计算模型及程序开发和流动控制研究,努力践行陈懋章院士所倡导的“一竿子插到底”的科研思路,以理论突破带动应用创新,支撑国家重大需求。

         在旋涡识别、湍流非平衡理论及湍流模型改进、转静干涉模型、旋转失速计算模型、角区分离和风扇激波噪声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考虑湍流能量反传物理机制的湍流模型SA-Helicity,被美国工程院院士Spalart放在NASA官网上推介,并植入到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罗罗发动机公司和日本IHI等多个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CFD程序中,其中包括英国两院院士John Denton教授开发的叶轮机CFD程序的GPU版商用软件Turbostream。为SNECMA所改进的KW模型,也被法国中央理工大学(ECL)单篇博士论文引用100余次。所提出的端区开槽叶片技术已被GE公司下属五家单位联合开展研究,也在SNECMA和中国航发开展应用研究。所提出的风扇/压气机激波噪声控制方法,也在中国航发开展应用研究。

             在AIAA Journal、AIAA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ASME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ASME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Physics of Fluids、Physics Letters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航空航天/流体领域权威SCI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第1/通讯作者SCI检索论文50余篇、EI论文50余篇;多次受邀担任国际会议(GPPS、APCATS、CHAOS、ACFD)的Session/Track chair,多次在国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分会主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已授权近30项。

二、人才培养方面      

        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目前讲授5门课,共讲授过7门课。是本科生核心专业课《工程流体力学》(北京市精品课课程责任教授,获批了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负责人新开了2门课,研究生专业理论核心课《工程计算流体力学》和校级核心通识课《科学实验方法》;还承担了研究生基础及学科理论核心课《粘性流体力学》(校级精品课,第一批5门“研究性”示范研究生课程)和校级本科生核心通识课《航空航天概论》(国家级精品课,入选北京市“航空航天概论”本科育人团队)。2019、2020连续获北航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19动力学院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前3名。

       现指导博/硕研究生20余名,已指导博士/硕士毕业20余名,本科毕设20余名。 指导博士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8)、北航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021)、北航博士研究生卓越学术基金(2024)、北航博士生创新基金(2015)、北航博士新生奖学金(2015,2021,2022)、国家奖学金(2015,2018,2023)、北航优秀毕业生(2016,2020等)、北航动力学院研究生学术之星(2018)等。指导硕士生获北航“研究生十佳”(2024)北京市优秀毕业生3人(2018,2022年2人)、北航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人(2015,2022,2024)、国家奖学金(2012,2021年2人,2024年2人)、北航优秀毕业生(2018等)、光华奖学金(2013,2015)等。

      指导本科生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一等奖(2024,第五届)和优秀奖(2021,第二届)、北航校级优秀本科毕设论文2人(2018,48名/3815名;2024)、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2024)、北京市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2024)等。

     与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布鲁内尔大学)、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ECL)、美国(UT Arlington)等海外知名高校有密切交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指导的多名学生有海外大学联合培养履历,其中1人获得ECL和北航的博士双学位。

三、社会服务方面

       北京市科协人才举荐评审专家;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

     《Advances in Aerodynamics》编委;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Q1区SCI)和《航空学报》青年编委(2017-2022);

     《热能动力工程》青年编委;

      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

      国家CFD2035远景论证项目组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通讯评审专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Physics of Fluid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Acta Mechanica Sinica、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P I MECH ENG A-J POW、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 Physics Letters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rbo & Jet-Engin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 Propulsion and Powe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推进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大连海事大学学报》、《航空发动机》等20余个SCI杂志、10余个EI杂志和ASME、GPPS、工程热物理会议等多个会议审稿人。


    团队每年招收普通博士生1-2名、硕士生4-6名,每年招收卓越工程师计划(简称卓工)博士生或硕士生共2名,招收博士后1-2名欢迎有志青年的加入!


联系方式:

       Email: liuyangwei@126.com;  liuyangwei@buaa.edu.cn 

       微信:44205173

教育经历
  • [1]. 2003.9 -- 2009.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博士学位

  • [2]. 1999.9 -- 2003.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 2020.8 --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

  • [2]. 2012.7 -- 202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教授、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

  • [3]. 2018.4 --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流体机械系主任

  • [4]. 2016.11 -- 2017.10

    剑桥大学      工程系      访问学者

  • [5]. 2011.8 -- 201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讲师

  • [6]. 2010.11 -- 2011.2

    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      流体和声学实验室      访问学者

  • [7]. 2009.7 -- 201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博士后

社会兼职
    [1].

    北京市科协人才举荐评审专家;
    [2].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Q1区SCI)和《航空学报》首届及第二届青年编委(2017-2022)
    [3].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
    [4]. 《Advances in Aerodynamics》编委;
    [5]. 《热能动力工程》青年编委
    [6]. 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
    [7]. 国家CFD2035远景论证项目组专家
    [8]. 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的通讯评审专家
    [9].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通讯评审专家
    [10]. 30余个SCI杂志审稿人。

版权所有 2014-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京ICP备05004617-3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电话:823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