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 董若宇 ( 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shi.buaa.edu.cn/dongruoyu/zh_CN/index.htm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教育科研经历:

董若宇,男,中共党员。现为北航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液体火箭发动机喷雾燃烧实验室核心成员(团队负责人为宇航学院院长杨立军教授)。

 

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师从曹炳阳教授。博士在读期间,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un Yang教授课题组进行短期访学研究。在校期间荣获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究生“学术新秀”,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等奖励。2016年博士毕业后前往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软物质与活性物质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Steve Granick教授(美国两院院士),工作期间荣获韩国软物质与活性物质中心“最高成就奖”。2022年1月份全职加入北航宇航学院宇航推进系,准聘教授。


2021年入选国家优秀青年(海外)项目,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迄今为止,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际综合及专业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围绕软物质和多相流体系传热、传质、流动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并致力于在航天热控和推进等领域的应用。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液相中固体微纳颗粒转动、平动和自组织外场控制,软物质高分子网络传热理论。应用背景:新型航天器智能热控软材料。(进行中)

2.含颗粒非牛顿流体的射流雾化现象及机理。应用背景:空天发动机不稳定燃烧控制。(进行中)

3.仿生活性颗粒的水动力学耦合机理,基于机器学习的协同运动控制。应用背景:微纳机器人。(拟开展)

4.相变换热与高效能源转换技术。应用背景:集成芯片散热与热管理。(拟开展)


除以上研究领域之外,我们将不断致力于开发全新方向,实现多学科交叉互动,促进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全面融合。不论你是对自然充满好奇,还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热情高涨,希望你都能在我们的课题组开发兴趣、发挥专长,获得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


本课题组和团队常年招聘博士后,热忱欢迎理工科背景青年学者与本人直接联系。


教育经历
  • [1]. 2014.3 -- 2014.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生教育       短期访学      导师:Chun Yang(杨纯)教授

  • [2]. 2011.9 -- 2016.7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博士学位      导师:曹炳阳教授

  • [3]. 2007.9 -- 2011.7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大学本科毕业       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 2022.1 --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      教授

  • [2]. 2016.9 -- 2021.6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      软物质与活性物质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资深研究员      合作导师:Steve Granick院士

社会兼职
    [1].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2].

    《ES Energy & Environment》编委

版权所有 2014-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京ICP备05004617-3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电话:823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