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教研系列),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13年留校,在交通学院飞行器适航工程系工作。
长期从事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测试表征等工作,如:大变形柔性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宏细观多尺度静/动强度预测、复合材料工艺力学、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测试评价、集成光纤光栅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新概念变构型结构与系统、复合材料结构适航等工作: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xx基础科研、军品配套、装发预研课题等纵/横向课题60余项
(2)以第1/通讯(学生第1)作者在在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主编约稿)、Composite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Engineering Structures、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Composite Communications、Acta Astronautica、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业内公认的国际期刊发表Q1区SCI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28项),出版学术专著1本(科学出版社,2020)、学术专著1个章节(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
(3)期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SCI Q1区, 2023年起)、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起)
期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Polymers (SCI Q1区)、Materials (SCI Q1区)
青年编委:复合材料学报(2024年起)
(4)担任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Composite Structures、Thin-walled Structures、Engineering Structures、Textile Research Journal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5)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8年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学生培养: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次(博士生2人:陈迪、刘天伟,硕士生3人:陈迪、杨光昊、李少林)
(2)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评中国航空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托举工程(优博论文,2024年刘天伟)1人,中国航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2022年陈迪)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2020年杨光昊)
(4)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金奖2项(2020年杨光昊、2021年刘天伟)
(5)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等奖1项(2023年李少林)
(6)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生留学奖学金2人(到国外联合培养1年,陈迪、刘天伟)
(7)指导的博士生获被北航博士卓越学术创新基金1项(2023年刘天伟)
(8)冯如杯制作组二等奖(2023年本科生路驰宇)
(9)北航研究生十佳:硕士(2024年李少林)
(10)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博士(2024年刘天伟)
研究贡献:
(1)可折叠/展开柔性复合材料结构与常规结构最大区别是需兼具大变形功能和优异力学性能,近年来正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面向航天的可折叠/可展开柔性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受运载工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的空间限制,航天器中一些在轨服役状态尺寸较大的结构必须设计成具有可折叠与展开的功能。围绕结构-功能一体化可折展柔性复合材料结构的关键问题,在材料设计及性能优化、大变形功能与高展开性能机理、制备成型工艺与性能测试表征与评价、机电一体化折叠展开机构设计等方面以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方法,研制出一系列可折展柔性复合材料结构(比如国内最早成功研制出可折展复合材料豆荚杆等柔性结构、充气展开刚化复材结构、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结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螺旋天线等)。自2019年开始,相关技术成果陆续成功应用于航天八院和航天五院的离轨帆、薄膜天线、遮光罩等工程型号中。
图1 本团队研制的可折叠/展开复合材料豆荚杆
(2)面向航空的可变体柔性复合材料结构,主要应用于变体飞机,可以根据飞行任务及外界环境变化不断自适应地调整机翼形状,使得飞行器每个任务剖面的气流都达到最优。其中柔性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蒙皮及其航空变体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成为瓶颈技术。因此,已经研制了3款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大变形柔性复合材料蒙皮,并研制了基于新型柔性复合材料蒙皮的航空变体结构及其变体飞机验证机等,在蒙皮材料、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本构、航空变体结构设计理论、工程样机研制、测试验证技术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图2 本团队研制的基于大变形柔性复合材料蒙皮(3.0版本蒙皮)变后缘样机
图3 本团队研制的基于大变形柔性复合材料蒙变弯度机翼飞机
(3)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建立了平面编织(TWF、PWF)复合材料典型载荷状态的解析模型
(4)新概念可折叠/展开结构
(5)多目标多参数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应用
在博士、硕士期间完成系统充分的科研实践(高质量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理论创新、工程实践等),本团队拥有必要的软硬件科研条件资源和充足的航空航天前沿邻域研究想法可供学生选择和使用,与国内航空航天院所和国外高水准研究团队长期紧密合作,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秉承团队一贯原则: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发展成长!欢迎加入本团队!
20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程力学 | 大学本科毕业 | 学士学位2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飞行器设计 | 硕士研究生毕业 | 硕士学位20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博士学位2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交通学院飞行器适航工程系 | 助理教授(教研系列)/研究员 | 全职2017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英国) | 工程与环境学院 |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20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交通学院飞行器适航工程系 | 讲师 | 全职至今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至今
天津市空间环境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客座教授至今
复合材料学报青年编委至今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至今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SCI Q1区)